历史沿革:专业源于1975年原西北轻工业学院时期创建的自动控制专业。1992年为适应社会对消费电子产品人才的需要,在原轻工业部指导下设置“家用电器”专业,2003年更名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目前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轻工信息与人工智能二级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电子信息专业学位授予权,形成了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
特色优势:2018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专业立足陕西,面向全国,聚焦消费电子领域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是西部地区唯一一个服务于以轻工行业以及民生领域相关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需求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团队队伍:专业目前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9人,其中,“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师德楷模1人,“陕西百人计划”3人,省级科技新星1人,校级学术带头人2人,校级优秀教师5人。建立省级教学团队2个,并建设声学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以及智能电子系统设计等方向科研团队。
一流课程:拥有《电路》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一流课程,建设了《信号与系统》为代表的3门省级精品资源课程,1门课程评为省级一流虚拟仿真实验课并获推荐参评国家级一流虚拟仿真实验课,5门课程先后获批省级、校级在线课程建设。
教学成果:专业近年来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3项,承担省级及以上教改项目11项,获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电子信息类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省部级一等奖3项,青年教师实验技能竞赛省部级一等奖1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近年来连续荣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特等奖,连续两届被学校推荐参评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实践平台:建有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自动化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陕西省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陕西省交叉信息研究中心、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基地等4个省部级研究平台。拥有陕西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科技部认定的校企联合嵌入式技术众创空间,建有电子测量技术校企(NI)联合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校企(RIGOL)联合实验室。
员工发展:专业注重员工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人才培养质量突出。本专业员工就业率、就业质量、考研升学率稳居省属院校前列,员工参加省部级、国家级学科竞赛参与率和获奖层次在省属院校同类专业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电子设计、互联网+、老员工创新创业等竞赛项目多次荣获国家级奖励。